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观点新知 > 央视调查:农业改革已刻不容缓!再不改变就晚了!

央视调查:农业改革已刻不容缓!再不改变就晚了!

2024-01-09 17:33
 化肥本身没有问题,事实上它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高达50%以上,但是用得太多、用得不合理,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耕地退化、地力下降。,自化肥诞生以来近几十年,我国农业完全依赖于化学农业,化学农业在带给我们粮食增产的同时,却在大肆的掠夺土地营养破坏土壤健康!,长期的“带病生产”让土地出现了严重的“过劳”问题。“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减少,加重了土壤板结与污染,导致土壤质量有下降与退化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就大幅度减少,土壤的PH值降低了,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危害性。,“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超过自然界生态系统可以自我完善和恢复的生态阈值,但是现代农业的污染已经不小于工业污染,占全部污染的47%,需要高度重视。,目前,中国26%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小于1%,有机碳小于1%的耕地占44.8%。,而在欧洲,土壤有机碳小于2%时就应考虑采取措施稳定或增加碳水平。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而土壤有机质的缺失带来的危害又有多少人留意过?,土壤有机质缺失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浇水,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板结的土壤作物根系下扎困难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受阻!导致缺素症:由于根系能力下降,肥水吸收能力减弱,加之土壤板结后,养分有效性差,作物易缺素。最终导致作物作物生长不良作物减产!,有机构估算我国实际上严重污染的土地早已超过耕地的20%!事实上也毋须说清楚,只需要观察一下,中国到底还有哪些地方种地不用化肥农药,就一目了然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们说要坚守耕地红线,这个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要真正实现“藏粮于地”,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耕地。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那时候耕地松软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比较健康,田里到处可以看到蚯蚓。,杨海军是黑龙江海伦市一家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种了几十年的地。前些年,他发现年年高产的黑土地,不管怎么施肥产量也上不去了。,同样感到迷惑的还有湖南祁阳县的种植大户刘志华。作为种植能手,他的稻谷经常是当地粮食收购企业的“抢手货”。但是在2018年,刘志华却遭遇到了“卖粮难”,稻谷收购价格从一斤1块2跌到了8毛钱。,刘志华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是种田的,反正年年都是这么种。”,年年都是这么种,为什么粮食却发生变化了呢?农业农村部的调查显示,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30年来,我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下降了至少十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荣说:“上世纪80年代水田和旱地,基础地力水田大概在80%,旱地也可以达到60%。现在水田下降到60%,旱地基本上在40%,有些地方下降得更厉害。现在有很多亩产,大多数都是以化肥大量投入来支撑的,一旦化肥不投入了,很有可能地力就产不出来。”,化肥本身没有问题,事实上它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高达50%以上,但是用得太多、用得不合理,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耕地退化、地力下降。,目前,我国耕地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三片地”上,也就是南方耕地的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的退化,这“三片地”的涉及面积已经达到6.6亿多亩,也是耕地治理的重点区域。,在耕地上种庄稼,几乎所有的措施都要通过土壤才能发挥作用,一个好的措施,不仅对作物好,对土壤也好,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某些措施对作物有利,对土壤有害,不仅它在作物上的作用有限,还会影响土壤健康,使土壤出现“亚健康”、“病态”,甚至死亡。,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314省道与014乡道交叉口向南800米路西,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6237168888,邮箱: 网址: http://www.zzhuihang.net,